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一、优化学科专业建设体系,提升专业水平,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该系共有15名在职教师,目前承担着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获得学校201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和2012年“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为培养社会需求的优秀专业人才,城市规划系始终把课堂教学质量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重视教学手段改革,运用多形式的先进教学模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对课程知识更深层的理解、以从不同角度审视的方法驾轻就熟地传递给学生,积极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注重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结合,注重理论教学、设计训练、实践调研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真正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教书育人”方面,城市规划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载体,在近年来“培养、提高、引进”为方针的建设中,正逐步形成多元开放式的、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学科梯队。2013年,荣丽华、郭丽霞、董明晋等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的2013年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的学生作业竞赛,获得国家专指委颁布的调研报告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两项;胡晓海、张立恒、贾震老师指导学生参加“西部之光”暑期设计竞赛,获国家专业学会和专指委联合颁布的二等奖一项和设计表现奖一项,内蒙古工业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奖。
以科研促教学为动力,2013年至2014年,该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参与各级科研项目,以科研促教学。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重点基金两项校、校基金三项,此外,该系教师还积极参与到各类科研项目和创新团队等的申报和建设中,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以学科特色建设为优势,在城乡规划专业升级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2013年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均出台了新一版《高等学校专业指导性规范》,对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层次、计划及教学方法、手段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该系据此对现有本科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整合,以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组成完整、联系紧密、功能明显的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技能、敏锐的思辨能力、较强的协作能力的新一代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满足为城乡建设服务的需求。
二、突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发挥党员教师引领作用,做好“管理育人”工作城市规划系全体教师均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学管理工作与党建工作密切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将经验丰富、管理有方、工作负责的教师党员充实到班主任队伍当中,发挥党员的模范示范作用,从新生入学到各类教学实习、毕业教育,环环相扣,层层落实。不仅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而且要求做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切实履行教师和班主任的岗位职责,深受学生好评。胡晓海、董秀明等教师连续数年获得校级及院级的“优秀班主任”称号。分段用制度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了提高城市规划系教学管理水平,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同时也为了指导、协调和控制教学管理工作,2012年,该系制订了《城市规划系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和《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设计实施细则》。
三、以人文关怀为理念,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育人”是教师的使命,既要成为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导师,又要做呵护学生、为学生服务的园丁。无论是课堂传道受业,还是课下交流心声也好,无不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因此,“服务育人”对于教学事业的影响重要而深远。该系教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从专业学习到课余生活都十分关心。通过课堂教学或课余谈话,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
软件工程系成立于2012年5月,主要在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创新培养模式,夯实专业基础
在进行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紧抓专业“知识更新快、竞争压力大、地域优势明显”的特点。由于内蒙古地区在IT行业属于欠发达地区,在知识更新、新技术获取方面处于人才培养的劣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该系不断开展培养模式的摸索和创新工作。从校企合作实训到学分互认,最后到“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每一次改革都凝聚了软件工程专业教师的汗水。
2005年软件工程专业招生,我校成为自治区首个软件工程的办学单位。同年,我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专门培养高级软件人才。2012年,软件工程专业立项成为校级品牌专业,同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12年,“计算机学科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获批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地方院校高级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在理论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嵌入企业在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实力,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
全部合作课程都在实验室授课,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上也改为“机试+笔试”的模式。在课程设计选题上从实际应用出发,加大课程设计的真实性和工程性,通过课程比赛、实验室开放来指导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成绩优异。在东北四省及自治区级ACM比赛、自治区及华北五省及港澳台计算机应用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从学校就业部门的统计数据上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行业内的就业率逐年提高。
三、创造机会,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目前是软件工程系的中心工作,通过全系教师的不懈努力,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合办专业后,新开课程多,实践性强,为全系老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创造了许多机会。企业在暑假为教师举办“暑假新技术培训班”,软件系派出4批约20人次参加。系里鼓励年轻教师进行学历提升,目前有在读博士4人。
课余时间,教师们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科研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系内共获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承担校级立项课程1门,获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项、校级研究项目多项,正式出版教材2部、签订教材出版协议1部,获得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2人,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术业有专攻,教师们在教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科研活动,目前系内教师共主持自治区自然基金2项、高校自然基金3项、校级自然基金多项,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多项,项目资金200余万元。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英语系一直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素质和谐发展为中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两年来,在学院领导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教学部全体教师认真努力在教学、科研、学生实践及毕业论文等工作环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该系全体老师承担并顺利完成了各学期英语专业各班、国贸-英语双学位班及英语双学位各班的教学工作,认真完成每学期期末考试及学期初补考及评卷的各项事宜,组织毕业生进行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生论文的相关工作。组织英语专业大二年级学生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及大四年级学生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工作中严抓考风考纪,力争通过全国性的统一考试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并且,通过考试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品德。
重点落实英语系的分组教研、科研活动(共分三组:基础课程小组、阅读写作小组、课程翻译小组),使其能够真正推动教学及科研的开展。利用周四例会时间,各小组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讨论,活动主题围绕着授课难点、教学方法、科研课题、教学进度等方面进行。各小组在组织日常活动的同时,动员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和教研,提倡以科研促教学,小组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欢迎并且在系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风气。此外,三个小组也在紧张的进行着英语专业考试试题库建设,此举势必推动着英语专业学生考核方式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可靠性。
在本学年,英语系教师继续保持保持历年来的优秀传统,每学期为英语系学生举办“教授助你成才”系列讲座,丰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与此同时,该系教师积极投身于科研与教研工作之中,立项在研的科研与教改项目共计18项,公开发表论文21篇,译著1部。除此之外,高职称教师成果更加显著,催人奋进,为普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有2名教师主持进行国家级科研项目,1名教师主持进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1名教师主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我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另外,本学年度又有3名青年教师获批校级科研项目,充分体现出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风气。
英语系教师在圆满完成全年各科目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并在教学质量上有着明显的提高。本学年又有2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在系里组织的教师讲课技艺大赛中,教师积极参与,多名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师们在比赛中既交流了经验,又提高了认识。两名获奖老师代表学院参加“内蒙古工业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英语系高帆教师在第四届“外研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获得内蒙古赛区综合组一等奖。优异的成绩充分显示了在教学方面扎实的基础和过硬的水平。
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英语专业学生成绩显著提升。教师积极鼓励并认真人的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与考试。本学年有13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有1名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口译大赛辽宁、内蒙古赛区复赛中取得三等奖的成绩;10余名学生考取“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英语四级笔译”证书。
(宣传部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