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学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崇高使命。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教师发展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以及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建设的现实需求。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建立教师教学发展机制,推进教师培养、交流与咨询和质量监控与评估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校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笔者专访了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冬梅。
一、培养模式构建的缘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学校一贯秉承严谨的校风、教风,高度重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学校成立了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中心作为面向全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服务机构,笃定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思维,切实践行“教师发展”的理念,以激发教师潜能、追求卓越教学、提升教学水平为目标,积极借鉴引进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为我校教师教学发展开展服务工作,旨在全面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学校的教师培养体系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培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五全四阶段的递进式培养模式,五全是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努力做到教师的全员自主参与、全面自我管理、全过程优化设计、全方位发展指引和全过程档案记载。四阶段实施是指学校按教师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培训分为四个系列:晨曦计划、旭日计划、明晖计划、卓越计划,分阶段分步骤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教师教学发展培训,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引导教师幸福成长。
二、培养模式实践
(一)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
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在每年的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设立 “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引导教师深刻认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使命与职业责任,积极践行“四个相统一”,当好学生“引路人”,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二)实施五全四阶段递进式培养方式
在充分了解教师需求的前提下,为教师设定目标,充分体现五全原则,实施四阶段递进式培养方式。
1.晨曦计划: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及讲课资格认定,帮助教师快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并站稳讲台。所有新入职教师须先参加为期一学期的教学能力培训及助课工作之后,才可进行讲课资格初审认定。初审认定合格后,经过持续助课及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多方学习和考核后,才可获得主讲教师资格。培训注重促使新教师自我反思,提升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培训效果。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完善的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课程模块体系。
2.旭日计划: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问题,为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提供支持。面向全校专任教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培训与进修工作,努力搭建教师终身学习平台。旭日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种培训为提升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进一步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明晖计划:针对优秀教师整体能力素质持续成长的培训。学校对于教学优秀的教师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并不断完善培养体系。目前已连续三年组织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技艺以及教学改革模式,鼓励教师们将所学内容进行吸收、内化并进一步应用到日常教学与教师培养之中。为了促进优秀教师的持续成长,优中选优,一批优秀教师成长为示范教师,在学校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已成为了学校主要的培训师资,保证了校本培训的效果。
4.卓越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是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经过晨曦计划、旭日计划、明晖计划培养的优秀教师,学校和二级学院将共同为教师的成长铺路,并结合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等需要,帮其组建团队,为其提供更多高层次外出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助力其成长为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团队负责人等高层次人才,并努力搭建平台,使其充分发挥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开展多形式的教学研讨交流、咨询、指导
学校成立由教学督导、教学视导、示范教师等组成的教学咨询专家队伍。通过跟踪听课、预约教学咨询、中期学生反馈、一对一帮扶等工作,在各阶段培养中开展教师教学研讨交流,为教师提供多样化教学咨询、服务与指导工作,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规划职业生涯等,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大力开展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工作
学校出台了《内蒙古工业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办法》,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事业以及政府机关等单位进行专业实践。进一步完善了青年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和案例,提升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并进一步推动学校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面向行业和区域的产学研合作,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下,从师德师风、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师身心健康、教师综合素养、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等六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教学支持,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与使命感,促使教师全面、快速成长,提升整体育人水平。
我校的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及讲课资格认定工作始于2009年,系统培训从2011年开始,至今通过新教师培训及认定的教师共计452人,近三年,共计专家听课2000余人次,为78位教师进行了82次中期学生反馈。通过跟踪培养,近年来经培训的新教师首次代课,学生评教排名进入到单位的前1/2的比例已高达65.79%,并且呈现授课效果逐年提高的趋势。参加中期学生反馈的教师,当学期学生评教排名进入到单位的前1/2的比例达56.60%。
近三年组织学校青年优秀教师150余人次外出进行教育教学理念、技能学习和企业实践锻炼;同时根据建设需求,组织专项培训,例如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兰州大学全国首批重点建设马院及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课程建设交流研讨。完成校本专题培训46次,累计培训近3000人次;2018年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创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面向全体专任教师举办“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系列培训,全校共1200余人次教师参加。邀请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内知名院校校长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入校讲座16次;依托教育部2018年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将开办讲座、工作坊等17场。
在工作过程中学校培养了一支数量稳定、理念先进、业务精深的培训专家队伍,在区内外一定范围内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在业内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2016年,学校成为两岸四地高校教学发展网络会员单位。2017年,学校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高校,加入西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盟,并成为常务理事单位。2018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推荐,成为承办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的16所高校之一。
(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