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电力学院刘利强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经典诠释。这也是刘利强老师对教师职责所在的中心概括。身兼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刘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经过与刘老师的一番交谈,也进一步理解了教师这一崇高职业。
播撒知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刘利强老师教授的“电路”“电磁场理论”等课程相对来说更加数学化、理论化,枯燥难懂,所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成了刘老师开展教学时的一个重点。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刘老师匠心巧妙地将枯燥无味的实验现象和理论依据与贴近生活的一些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与同学们共同分析,一同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不仅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兴趣,还能和同学们一起享受探索知识带来的快乐,同时提高课堂的授课效果。
因材施教,教授学生“鱼”与“渔”
“现在的学生很难教”,是刘老师和许多老师在教学上的直观感受。当许多同学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授课老师一味守旧,不革新教学方法,不更新教学内容时,学生则所学甚少。因此,刘老师开始钻研如何“授之以渔”,主动求变。刘老师主要采取“主动”和“被动”两种授课方式,“主动”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给学生开拓思路,让学生积极探索一些相关知识;“被动”则是给学生适当增加压力,让学生不得不去学习。主动学习是一个十分愉快的过程,然而被动学习对于个别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两者结合,对于不同学生侧重点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课程教学就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真诚相待,赢得学生信任和尊重
大学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对未来充满迷茫,这种时刻,刘老师会化身为学生的指路明灯,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指点迷津。一次,刘老师指导学生做实验到中午一点多,面对同学们一次次的提问,他不厌其烦,细心讲解,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饿得难受的胃。实验结束后,很多同学纷纷主动向刘老师表达诚挚的感谢。刘老师用行动为学生竖起师德的榜样,同时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让他品尝到做教师的甘甜,感受到做教师的意义非凡。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自古以来,无数老师如丝丝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一代代学子求知的心,刘老师还将继续在这条为师之路上继续上下求索。
(刘利强老师从教近20年,曾获我校“十佳教师”“优秀教学质量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记者:王晶 编辑: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