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资料(2020年第6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专题

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材料

2020年第6

党委宣传部                                                                                                                                                     2020630

 

 

1.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3月20日)

2.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3.《内蒙古日报》评论员:化深情关怀为前进动力——一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4.《内蒙古日报》评论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二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5.《内蒙古日报》评论员:续写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新传奇——三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6.自治区党委召开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牢固树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7.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牢记初心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8.《内蒙古日报》社论:深情厚爱化动力 不懈奋斗成伟业

9.《内蒙古日报》评论员: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奋力前行——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10.《内蒙古日报》评论员: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11.《内蒙古日报》评论员:推动学习贯彻走实走深走心——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12.李纪恒:守望相助 努力建设亮丽内蒙古

13.布小林:一首永远动听的草原牧歌

14.石泰峰:为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作出内蒙古贡献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3月20日)

习近平

各位代表:

这次大会选举我继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给予我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一如既往,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勤勉工作,赤诚奉献,做人民的勤务员,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各位代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志们!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各位代表!

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路虽然还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我们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我们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不断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加快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推动人民军队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在这个民族大义和历史潮流面前,一切分裂祖国的行径和伎俩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都会受到人民的谴责和历史的惩罚!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信念,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

各位代表!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密切关注和无私帮助仍然生活在战火、动荡、饥饿、贫困中的有关国家的人民,始终愿意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人民这个愿望是真诚的,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只有那些习惯于威胁他人的人,才会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胁。对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真诚愿望和实际行动,任何人都不应该误读,更不应该曲解。人间自有公道在!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将继续积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将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让中国改革发展造福人类。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各位代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全国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万众一心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扫除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各位代表!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近70年奋斗,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茁壮成长,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谢谢大家。

 

《求是》(2020年10期)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内蒙古代表团气氛热烈,讨论活跃。费东斌、霍照良、薛志国、呼和巴特尔、梅花等5位代表分别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发挥流动党支部作用、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问题发言。习近平不时同代表交流。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完全赞成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内蒙古一年来的工作,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斗争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力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们要坚持人民民主,更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

习近平指出,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依靠人民。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积极主动作为,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出一些管用举措,特别是要研究谋划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习近平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城乡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人民日报》(2020年05月23日01版)

化深情关怀为前进动力

一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3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鼓劲、支招。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关怀厚爱,又一次点燃了全区各族人民勇往直前的奋斗激情。

时光如水,深情如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内蒙古各族人民,高度重视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先后2次到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3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多次就事关我区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可以说,内蒙古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进步,都倾注着总书记的关心,都凝聚着总书记的心血。用心用情体悟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关怀厚爱,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内蒙古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汇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不断开创我区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重要讲话的核心关键词。心中有为民情怀,行动才有为民本色。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抓好学习贯彻落实,把讲话精神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把亲切关怀转化为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以坚决的行动和优异的成绩回报总书记的关心厚爱。

初夏时节,万物勃发,北疆大地上处处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希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总书记的关怀厚爱、期望嘱托、为民情怀,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感恩奋进、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内蒙古日报》(2020年05月24日01版)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二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深刻阐述、提出重要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更好推动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的抗疫斗争,深刻诠释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筑起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战“疫丰碑。

人民立场是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贡献;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同样需要紧紧依靠人民。历史已经并将一再证明,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把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洪荒伟力激发出来,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具体行动中。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奋进的征程上,只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内蒙古更加美好的明天。

 

《内蒙古日报》(2020年05月25日01版)

续写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新传奇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进步,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用蒙古马精神勉励我区干部群众,对内蒙古提出殷切期望。5月22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出要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这是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写新篇的再动员再激励。

“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积淀着草原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草原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鼓舞着一代代草原儿女自强不息、奋勇向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蒙古马精神与改革创新、锐意发展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成为激励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良苦用心和深情厚爱,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好马登程奔到头,好汉做事做到头,干事创业要有恒心,越是艰难险阻,越应该奋勇向前,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繁重,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全年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值此关键时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吃苦耐劳的韧劲和一往无前的干劲,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闯劲和拼劲。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创造为民造福新业绩。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只有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才能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党中央强调要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体现了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民生情怀,为我们应对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指明了方向,是坚持稳中求进、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守住保的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做到稳中有进、进而有效、进而有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风雨再猛,挡不住蒙古马前进的步伐;困难再大,打不倒顽强的精神和意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努力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苦干实干、拼搏奋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在逐梦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内蒙古日报》(2020年05月26日01版)

自治区党委召开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牢固树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确保 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5月29日下午,自治区党委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主持会议并讲话。

自治区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同志,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武警内蒙古总队政委,部分省级离退休老同志出席会议。

会上,石泰峰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传达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自治区政协主席李秀领传达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精神。

石泰峰在讲话中指出,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当前特殊国际国内形势下举行的一次重大政治活动。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两会精神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抓好学习贯彻工作。要精心组织传达学习,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住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学习贯彻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石泰峰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意义非比寻常。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任何问题、作任何决策、办任何事情都要站稳人民立场、回应群众关切。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民主,凝聚各族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要始终不断造福人民,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关系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的实际问题,让各族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牢牢植根人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站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区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推动新时代内蒙古发展。

石泰峰强调,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关键是要见思想、见行动、见实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我区今年工作的重要要求和全国两会的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对标查找差距、查缺补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跑好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有力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助企纾困、稳定经济运行,切实保障粮食能源供应,不失时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要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做好人大、政协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快依法治区进程,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石泰峰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把我区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要强化实干实绩导向,着力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和干部有更多时间抓落实。要强化反腐倡廉工作,突出抓好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以减存遏增、标本兼治的反腐成效取信于民。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旗县(市、区)。在呼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十三届政协委员,在呼的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十二届政协常委,自治区直属各部门、驻呼各企事业单位和中央驻区各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内蒙古日报》(2020年5月30日01版)

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

牢记初心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要牢记初心和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盛夏时节的内蒙古,蓝天白云,水草丰茂。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小林陪同下,深入社区、林场、农村、高校、机关单位,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就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考察调研,实地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15日上午,习近平从北京飞抵内蒙古赤峰市,首先来到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考察调研。临潢家园社区是一个多民族群众聚居的社区,近年来率先打造少数民族之家特色服务综合体。习近平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询问社区基层党建、民族团结融合等情况,察看少数民族服饰、用品展示,同孩子们和社区居民亲切交流。习近平强调,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

乌兰牧骑排演大厅内欢声笑语、琴声悠扬,社区群众在乌兰牧骑队员指导下载歌载舞。看到总书记来了,大家高兴地围拢过来,敬献哈达。社区群众表演了精彩的民族歌舞,表达各族群众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习近平指出,乌兰牧骑很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广直接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文艺活动。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临近中午,习近平来到赤峰博物馆,了解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发掘保护情况和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沿革。在博物馆二层,习近平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同《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习近平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习近平对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心。15日下午,他来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听取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马鞍山林场造林护林工作情况汇报。顶着烈日,沿着崎岖的护林小道,习近平走进林区,察看林木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护林员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家庭情况。大家告诉总书记,近年来林场森林面积逐年增加,野生动物多了,生态环境好了,收益也多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听了很高兴。他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这么大范围地持续不断建设人工林,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随后,习近平乘车前往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该村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在马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听取全村情况介绍。在驻村干部之家、爱心超市,总书记看到村庄管理有序、村民生活幸福,十分欣慰。习近平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要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民和农业服务能力。

马鞍山村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群众聚居。习近平走进四世同堂的“多民族之家村民张国利家。小院鸟语花香,瓦房干净敞亮。张国利的母亲今年86岁,精神矍铄。总书记拉着她的手,亲切向她问好。习近平察看了院落、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等情况。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来自赤峰市的10位干部群众代表也来到农家院,总书记同他们座谈交流。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邀请总书记到她所在的村里看一看,这次总书记专门请她到马鞍山村来见面。习近平高兴地对她说,你的邀请我一直记在心上,今天我履约而来,就是要实地看看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大家踊跃发言,争相向总书记汇报自己村里发生的新变化。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充分证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对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就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有9000多万党员和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只要始终守初心、担使命,那就无坚不摧。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老百姓才能生活更加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离开张国利家时,乡亲们等候在路旁,习近平微笑着同他们握手话别。

16日上午,习近平在呼和浩特市考察,首先来到内蒙古大学。作为我们党在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图书馆,习近平听取学校建设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建设等工作情况介绍,察看蒙古语言文学历史成果图书展示。蒙古文古籍展阅室收藏了众多历史文化典籍,记载了蒙古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习近平认真听讲解,不时驻足端详。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正值暑假,图书馆阅览室还有不少学生在学习。看到总书记走进来,大家顿时沸腾起来,聚拢到总书记身边。习近平亲切地同他们打招呼,询问学习生活情况。他指出,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来的竞争是年青人的竞争,今天的年青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随后,习近平前往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调研指导自然资源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在开展主题教育中要注意抓四个到位:一是抓思想认识到位,把学习贯穿始终,不断深化对主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深化对党面临的风险考验的认识。学习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急于求成,每次都要有新进步、新体会,日积月累。要结合实际加强学习,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领悟,加深对党中央对内蒙古战略定位的领悟,加深对自身职责的领悟。二是抓检视问题到位,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找到找准,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三是抓整改落实到位,对症下药,该完善的体制机制要完善起来,该堵塞的漏洞要堵塞好,该批评的要认真批评,该处理的要严肃处理。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为衡量标准,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不能拖延,不能虚与应付。四是抓组织领导到位,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发挥表率作用。要同党中央安排部署对表对标,同时要结合实际,丰富方式方法。党内法规不少,主要问题在于执行不力,有的是缺乏执行能力,有的是缺乏执行底气。要强化法规制度执行,不能打折扣。

习近平又来到自然资源政务大厅,同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交谈,了解开展主题教育和落实便捷高效政务服务等情况。习近平指出,要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和具体行动中,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踏实。在推进高效便民服务的同时,要考虑周全,越是放开、推向市场,越要加强监管,依法依规严格管理和监督,严防腐败。

16日下午,习近平听取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汇报,对内蒙古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内蒙古的同志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弘扬蒙古马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习近平强调,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上升,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同时,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打好三大攻坚战尤需付出艰巨努力。我们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习近平指出,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自然和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发展潜力巨大,战略地位重要。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到补短板上来,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集中集聚集约上找出路,加强草原保护,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紧迫问题,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难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强调,在主题教育中要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个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通起来,努力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加强督促指导,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开展不力的要及时批评提醒,出现偏差的要及时纠正。

习近平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考察期间,习近平在呼和浩特亲切接见驻内蒙古部队副师职以上领导干部和团级单位主官,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内蒙古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许其亮陪同接见。

丁薛祥、刘鹤、陈希、何立峰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或参加有关活动。

 

《人民日报》(2019年07月17日01版)

深情厚爱化动力 不懈奋斗成伟业

社 论

盛夏的内蒙古,天蓝地绿、山清水秀。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殷殷期望,言犹在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内蒙古各族人民,高度重视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2014年春节前夕,总书记顶风雪、冒严寒,深入我区考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2017年8月,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总书记欣然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在确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提名人选选举地区时,总书记选择了内蒙古,连续两年参加我区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还多次对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总书记的关心厚爱,犹如浩荡东风吹拂茫茫草原、万里边陲,激励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内蒙古,深入社区、林场、农村、高校、机关单位,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就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考察调研,实地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关心关怀和深情厚爱,让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学习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全区上下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深化对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总书记的深情厚爱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深植厚培忠诚维护的情感之基和感恩奋进的力量之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把内蒙古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期望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区考察结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九大以来自治区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新成绩,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提出重要要求,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内蒙古工作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指导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着眼全国大局,又紧扣内蒙古实际,与此前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要求一以贯之,共同构成了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蓝图总纲。我们要深刻领会其中的内在联系,把握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要求转化为全区上下的生动实践。

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历史的机遇千载难逢。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就一定能够赢得崭新的未来。我们要迅速在全区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带着感情学习、带着使命思考、带着问题领悟,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势能。要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我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学以致用。要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地做好宣传阐释工作,把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深情厚爱、殷切希望和重要要求传递到各行各业,传递到千家万户。要认真同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对标对表,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增强贯彻落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上,面对总书记的嘱托和厚望,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蒙古马精神,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内蒙古日报》(2019年07月18日01版)

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奋力前行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本报评论员

盛夏7月,带着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满怀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关注牵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为新时代内蒙古发展再次指明方向。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前来我区考察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内蒙古发展的殷切期望、对内蒙古人民的关怀厚爱。全区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转化为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工作动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断开创我区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在短短2天时间里,总书记不辞辛劳,进社区、入林场,访农村、到高校,问变化、话成就、谈发展,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饱含对内蒙古的关心关怀和深情厚爱。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抓好学习贯彻落实,不辜负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期望重托。

考察期间,总书记所到之处,干部群众激动万分、欢欣不已,发自内心地向总书记问好,发自内心地感恩党中央、感恩总书记。这充分体现了全区各族人民对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衷心拥戴,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护。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就要把爱戴之情、感恩之心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形成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努力把内蒙古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重在实践,贵在力行。要认真同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对表对标,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坚持字当头,字当前,字当先,以更强烈的担当、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向总书记、党中央、各族人民交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展望前路,新时代内蒙古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等待书写新画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领各项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就能把内蒙古的事情办好,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内蒙古日报》(2019年07月19日01版)

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本报评论员

改革发展的每一次成功实践,离不开科学思想的引航。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区考察结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讲理论又讲实践,既讲当下又讲长远,既讲问题又讲方法,既讲战略又讲战术,既讲做事又讲做人,思想极为深刻,内涵极为丰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上下要深刻理解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用以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进一步焕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不断开创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当前,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区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跨越关口的关键时期,有很多硬仗要打,有很多硬骨头要啃。越接近目标,环境越艰险,道路越难行,越要求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内蒙古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把握大局大势,保持清醒坚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抢抓开发开放新机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多作贡献。

发展大计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这些都是总书记对我区一以贯之的期望要求,都是我们必须始终紧紧抓在手上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更加坚决、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向完成这些重大任务聚焦、向落实这些重要要求聚力,切实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整体跃升。

进入新时代,特别需要我们提振精气神、激发新状态,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敢闯敢试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做好奋斗者,当好答卷人。组织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将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亮丽内蒙古注入强大动能。我们一定要把搞好主题教育作为当前的大事要事紧抓在手,把四项重点措施有机贯通起来,着力推动学习教育再深入、调查研究再深探、检视问题再深究、整改落实再深化,特别是要紧紧扭住专项整治这个关键抓手,真刀真枪、动真碰硬,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把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上来,知重负重、狠抓真干,我们就能够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成就新业绩。

 

《内蒙古日报》(2019年07月20日01版)

推动学习贯彻走实走深走心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本报评论员

从临潢家园社区到赤峰博物馆,从马鞍山林场到马鞍山村,从内蒙古大学到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地方,人们无不春风拂面、暖流在心,一股奋进新时代、把祖国北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强大力量,在草原儿女心中激荡。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学习宣传贯彻好总书记在我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全区上下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迅速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中兴起学习贯彻热潮,推动学习贯彻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深悟透是前提。我们要坚持把学习领会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领会总书记之前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原原本本学、逐句逐段学、融会贯通学。要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我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学习,带着使命思考,带着问题领悟,做到学思践悟、学以致用。

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还需在宣传阐释上下功夫。要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地做好面对社会各界的宣传阐释工作,把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深情厚爱、殷切希望和重要要求传递到各行各业,传递到千家万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上来,由衷感党恩、始终听党话、坚定跟党走,进一步汇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关键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一方面,要认真同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对标对表,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增强贯彻落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巡视巡察、督促检查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问题导向,及时纠正偏差,推动工作落实。

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就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好头雁效应,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头宣传宣讲,带头贯彻落实,以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的优异成绩体现绝对忠诚、展现担当作为。

旗帜引领方向,蓝图激励斗志。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方方面面,一件一件谋准抓实,一项一项攻坚克难,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内蒙古日报》(2019年07月21日01版)

守望相助 努力建设亮丽内蒙古

李纪恒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如浩荡东风吹拂万里草原,给内蒙古各族人民以巨大鼓舞,为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区上下汇聚起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上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闪耀着灿烂的思想光芒,蕴含着强大的真理力量,是引领我们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工作之所以不断迈上新台阶,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不断深化拥护核心、维护核心、服从核心、紧跟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上,体现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

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我们成功召开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规划了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目标和路径,开启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新征程,全区各项事业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祖国北疆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要求我们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在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转变发展方式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我们立足区情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结合”“五个融入的重要指示精神,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4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8.848.74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能源、冶金建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挖煤卖煤、挖土(稀土)卖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逐步转变,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技术示范运用,新能源、稀土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在农牧业科技、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勘探与开发、生物工程与技术等方面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2%,呼包鄂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东部盟市发展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是制胜法宝。我们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在简政放权、国企国资、电力体制、农村牧区、林区垦区、司法体制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跨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建设顺利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做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对内蒙古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打造现代畜牧业,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全面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牧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1%、44%,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巩固。

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的谆谆教诲,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55.6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9%。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2975元、11609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社会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8.3%、29.3%,各族群众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全局、关系长远。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始终如一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本在于维护祖国统一。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配套法规,加强普及宣传,强化监督检查,在贯彻国家统一政令前提下依法行使自治权,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认真履行守土固边重大责任,深入推进法治内蒙古、平安内蒙古建设,高度警惕一切影响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苗头性问题,坚决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继承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加强民族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深入实施“北疆先锋工程,持续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党的旗帜在祖国北疆高高飘扬。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强和改进巡视巡察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2017年09月08日09版)

一首永远动听的草原牧歌

布小林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六十多年奋斗历程所蕴育的乌兰牧骑精神是我们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动力。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乌兰牧骑的诞生是党的文艺路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也是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成果。早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内蒙古部分先进蒙古族青年就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新文化的革命思想,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成为革命思想和新文化的传播者。1939年,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一支蒙古族青少年文艺宣传队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成立,成为党的宣传队伍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力量。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45年,他们把革命文艺的火种带回内蒙古草原, 1946年4月,创立少数民族地区一支正规文艺团体——内蒙古文工团。这支队伍短小精干、队员文武兼备,坚定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坚定贯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决进行革命斗争,一边与敌人浴血奋战,一边为战士和农牧民演出,以文艺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教育发动群众,有力支持内蒙古的解放事业,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化骨干。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革命的文学艺术、图书出版、广播电影等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作出许多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优秀作品。1957年5月,为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宣传和贯彻下去,为解决广大农牧民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自治区文化局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不适合大中型文艺团体演出活动,同时,旗县文化馆以阵地文化活动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农牧民的需求,决定在牧区的苏尼特右旗和半农半牧区的翁牛特旗试点,建立一支流动的小型文化工作队,并给这支文化工作队起了一个既彰显宗旨,又富有民族特色、蕴含生机和希望的名字——乌兰牧骑。试点成功后,自治区制定《乌兰牧骑工作试行条例》,并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普遍建立乌兰牧骑。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乌兰牧骑明确了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个方面的主要职责。

乌兰牧骑的创立体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自成立起就受到农牧民的欢迎和喜爱,广大农牧民从此不离浩特、不离蒙古包就能看到送上门的文艺节目,就能知道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乌兰牧骑继承延安文艺宣传队和革命战争年代内蒙古文工团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的特点,装备轻便灵活,节目小型多样,内容紧贴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队、播种队,也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服务队。农牧民亲切地把乌兰牧骑称作“毛主席派来的慰问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观看乌兰牧骑演出,接见乌兰牧骑队员,称赞乌兰牧骑是值得学习的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提倡全国文艺界向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习。1965年,按照周恩来总理把革命的音乐舞蹈传遍全国、去鼓舞人民的要求,乌兰牧骑到全国各地巡演,深入工厂、农村、牧区、部队,还到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井冈山的群众从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砍来两根挺拔的翠竹,送给乌兰牧骑做旗杆,希望乌兰牧骑高举红旗、永远向前。全国牧区纷纷成立乌兰牧骑或文艺宣传队,各行各业学习乌兰牧骑精神。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曾观看乌兰牧骑演出并给予肯定、提出期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为乌兰牧骑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为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六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风雪、冒寒暑,长期辗转跋涉于草原,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始终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永葆本色、无私奉献,守望相助、艰苦奋斗,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乌兰牧骑是在为农牧民服务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热爱人民、热爱艺术、热爱乌兰牧骑事业,是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六十多年来,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变化,乌兰牧骑的方向没有变、宗旨没有变、精神没有变,始终扎根草原、面向基层,把服务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农牧民,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本质。乌兰牧骑队员有许多来自能歌善舞的农牧民、工人和机关干部,除了演出,牧民忙什么,乌兰牧骑队员就干什么,剪羊毛、修羊圈、打草、接羔,还帮助牧民修理钟表、电器、摩托和理发,不仅传递党的声音,给牧区带去欢乐,还为广大农牧民送去科学文化、医疗服务和适用技术,与农牧民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且通过乌兰牧骑的演出和辅导,极大地推动牧区文艺知识的普及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乌兰牧骑队员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感染了别人,也教育了自己。他们一边演出,一边收集整理民间艺术,从生活实践中汲取智慧、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的许多优秀剧目,如《顶碗舞》《鄂尔多斯婚礼》《筷子舞》等,无不在人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也让人们记住了一批出自乌兰牧骑的艺术家。

永葆本色、无私奉献。乌兰牧骑的诞生是党的文艺路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自诞生起她就有着鲜明而深厚的红色基因,是一支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文艺工作队伍。乌兰牧骑每次演出,一定会把这个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基层,虽然牧区偏远、居住分散、通信条件较差,但是牧区的信息并不闭塞,牧民群众对党充满着深厚感情,始终体现出有觉悟、有担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草原母亲收养上海孤儿、草原英雄小姐妹、额济纳旗人民支持国防建设等生动事迹,充分体现草原儿女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体现各族人民的大局意识、爱国情怀,这些也与乌兰牧骑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乌兰牧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牧民群众的信任,牧民们把乌兰牧骑队员称作“玛奈胡和德(我们的孩子)

守望相助、艰苦奋斗。乌兰牧骑队员既有蒙古族、汉族,也有其他少数民族,自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同时与广大农牧民群众守望相助、共同奋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亲如一家,乌兰牧骑一直是民族团结的典范。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是乌兰牧骑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乌兰牧骑建立初期,队员们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修建宿舍、排练室,自己动手制作服装道具,克服重重困难,行进在辽阔的草原上。改革开放后,乌兰牧骑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抵挡住经济大潮中各种利益带来的诱惑,始终坚守信仰,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牧区,老队员言传身教,让乌兰牧骑的好传统、好作风得到传承,乌兰牧骑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文艺轻骑兵这面旗帜更加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新时代,乌兰牧骑必然要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第一,担负起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使命。乌兰牧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艺术创作水准,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广泛宣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文艺的形式传遍草原,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具体实践。

第二,担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长期以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艺成果,这是我国文艺的瑰宝,要保护好、发展好,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乌兰牧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草原文化新的价值内涵,使那些深藏在博物馆中、散落在民间蒙古包里、沉睡在草原森林沙漠戈壁上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登上舞台,焕发新的生命力。内蒙古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在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的伟大实践中,写下壮丽诗篇,形成影响深远、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我们要深入挖掘,努力创作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把革命文化继承好、弘扬好,使红色基因世代相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第三,担负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乌兰牧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艺术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宏大实践作为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树立精品意识,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实现内蒙古文艺创作由高原高峰的迈进。

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中形成的乌兰牧骑精神,已经成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它曾经激励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今天,正在激励我们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建设新时代的“模范自治区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我们的事业才能够一往无前、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令行禁止。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已经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让各族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内蒙古地域广阔,有城市、农区、牧区、林区、垦区,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各项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与内蒙古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尊重科学,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把守望相助的理念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之中,才能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要求我们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1日24版)

为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作出内蒙古贡献

石泰峰

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内蒙古肩负着重大政治责任。我们一定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服务保障和深化落实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为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作出内蒙古贡献。

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担负起内蒙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相继擘画实施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铺路筑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谋千秋大计的恢弘视野、谋永续发展的非凡智慧、谋民族复兴的强烈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处于黄河字湾的上半部分,地理位置独特,流域面积广阔,资源能源富集,城镇产业集中,生态地位、经济地位、战略地位重要。从地理分布看,黄河流经内蒙古843.5公里,流域覆盖7个盟市,国土面积5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44%。从生态功能看,沿黄地区拥有5个国家地质矿山公园、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自然景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从发展地位看,沿黄地区集中了全区50%的人口,生产了全区23%的粮食、34%的肉和60%的牛奶,创造了全区69%的经济总量和71%的财政收入,是内蒙古经济主轴带和发展核心区。长期以来,内蒙古在加强水利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转型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沿黄地区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防洪减淤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和利用粗放、产业结构依能倚重且层次偏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探索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坚持综合施策,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沿黄地区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高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在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上下功夫,为达到全流域保护治理最佳效果趟出路子、提供支撑。内蒙古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沿黄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要坚持把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加快河套灌区等地区农田节水改造和沿黄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坚决整治和防止地下水超采,深化水权转换等改革,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切实消除水龙头上的浪费,努力使黄河流域宝贵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高效利用。内蒙古沿黄地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集中,生态环境基础非常脆弱。要把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重中之重,注重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入手,持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库布其治沙模式,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突出抓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和乌梁素海、岱海等重点湖泊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有效巩固绿进沙退态势,加紧弥合生态创伤,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让母亲河永葆美丽颜值、靓丽风采。沿黄地区既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也是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要坚持把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重点任务,推进沿黄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水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城市黑臭水体和农村牧区污水治理,加快露天矿山整治和绿色矿山建设进程,统筹气水土,统领点线面,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方位构建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为保障天蓝地绿、水净河清创造更好条件。黄河是游荡型多泥沙河流,内蒙古段干流淘岸、崩岸险情时有发生,加强防洪减淤能力建设丝毫不能松懈。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切实抓好病险水库与淤地坝除险加固,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滞洪区扩容改造和重点支流拦沙换水,有效减少水利工程泥沙淤积,努力防范水患威胁,确保沿黄地区岁岁安澜。

加快绿色转型,着力推动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我们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立足内蒙古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实际,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转方式、换动能、提质量,构建形成符合大保护战略定位、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内蒙古优势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一是持续优化空间布局。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促进形成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协调发展格局。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持走集中集聚集约的路子,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提高资源要素配置利用效率,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内涵式发展。二是加快促进转型升级。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转化增值、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上,在改变产业“四多四少状况、转变简单挖煤卖煤、挖土卖土模式上寻求突破。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产品精深加工度和产业链整体水平,增创资源型产业发展新优势。在河套灌区等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优化调整区域布局和内部结构,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积极培育非煤产业、非资源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形成多元多极、延伸升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全面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等产业,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坚实支撑。加强同沿黄省区的互惠合作,加大引商引资引智力度,吸引更多优质资源、优势产业和先进要素向内蒙古集聚。引导和推动沿黄各盟市站位整个黄河流域发展大格局,找准发展定位,深化区域合作,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依靠整体合力共同落实国家战略、更好推动自身发展。

《求是》(2019年22期)

上一条: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资料(2020年第7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专题
下一条: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资料(2020年第5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学习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