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资料(2022年第5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学习专题

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材料

2022年第5

党委宣传部                                                                                    2022510



1.黄坤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求是》杂志评论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3.《求是》杂志评论员: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4.《人民日报》: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

5.《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

6.《光明日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与崭新形象

7.《光明日报》:坚持理论创新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黄坤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进一步对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系统概括,并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科学阐明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标明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新气象新作为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从广度和深度上大大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产物,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这一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具备了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但同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也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新的伟大斗争呼唤着新的理论指引,新的伟大实践推动着理论创新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回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坚定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

这一思想植根广袤中国大地和中华民族历史,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它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5000多年璀璨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的精华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它深刻揭示和自觉遵循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近代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是彰显文化自信、饱含历史自觉、赓续中华文脉的理论。

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许多新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的升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是我们党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本质规律,创造性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础上提出“十四个坚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根据新的实践对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守党和人民在艰辛探索中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彰显了高度自信和强大定力,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既书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进行了不懈奋斗。改革开放后,我们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先后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发展目标,又经过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努力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国国情的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目标;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等。

这些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积极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拓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重要原则、战略安排,是引领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展望本世纪中叶,我国十几亿人口将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领导社会革命的党,更是一个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党。从革命战争年代起,我们就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胜利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针对党内存在的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和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他旗帜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针对一度出现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他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从强化“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到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改进作风到构建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从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到着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党在刮骨疗毒中解决了自身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到新阶段,大大增强了从严管党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深刻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进行了新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理论创造,为这一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全党全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在新的征程上,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实干兴邦,牢牢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认清前进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认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更加自觉地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2日06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求是》杂志评论员

思想就是力量,先进的思想必定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必定与伟大的实践相互促进。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十九大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和阐述,科学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言简意赅的表述,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标明了这一光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在中华文化中国精神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我们党是一个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必将自觉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历史决议这种形式,从而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坚定信心、开创未来,对认识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对推动全党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充分彰显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同各种政治力量和困难挑战的较量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根据变化着的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新的伟大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实践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马克思、恩格斯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决议》还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比如,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作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比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面,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还比如,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强领导核心的确立,总是与科学思想的指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5年党的七大,正是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逐步形成,党才能更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和进行理论思考。毛泽东思想不断发展成熟,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从而使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逐渐赢得崇高威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将“两个确立”写入《决议》,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得出的郑重历史结论。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向人民、历史交出了优异的答卷,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的征程上,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更加需要思想的力量、理论的指引。

历史反复证明,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力量;科学理论指引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新的征程上,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历史意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恩格斯说:“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高度自觉自信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一定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求是》(2021年22期)

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求是》杂志评论员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等重大问题,强调要深入研读和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回望党的百年奋斗、伟大荣光,前瞻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并进一步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奥妙所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我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近代以后,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一种又一种主义思潮轮番登台亮相,但都没有给中国指明救亡图存的正确方向和道路,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马克思主义就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只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并成功指导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早在1919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指出,马克思主义虽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但“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1938年,毛泽东同志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持续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如何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怎样带领人民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没有现成答案可以搬用。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坚持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世界舞台上高高举起。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理论创新的硕果,转变为强大的实践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持续书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大增强了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本领能力,极大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

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丽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的赶考之路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至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筑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党同志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进一步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指导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在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的伟大理论创新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展现更为强大的科学力量,绽放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求是》(2022年02期)


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深刻、系统阐述了我们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坚持理论创新,是《决议》总结概括的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一旦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坚持它、发展它、维护它,从来没有动摇过、改变过、放弃过。

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不仅是“对”的理论、“好”的理论,而且是“行”的理论、“活”的理论,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思想伟力,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握科学理论指引的正确方向,不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我们党的一百年,是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百年,也是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百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理论优势。一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定是一个在思想理论上不断创新创造的党,必定是一个坚持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的党。只有始终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运用好宝贵历史经验,继续坚持理论创新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我们要运用好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不断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当代中国,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发展、维护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执笔:柳建辉)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2日09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等五个问题,强调要深入研读和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对于全党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了全面总结,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注重分析研究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胆略,谋划国内外大局,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工作,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次全会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人民日报》(2022年01月13日01版)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与崭新形象

路建平 黄延敏 李晨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展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胸怀天下、博采众长的全球视野,展现了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1.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对19世纪马克思主义、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又是立足时代发展、解决时代问题的现实必然,是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由此从空想走向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20世纪,以列宁为主要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对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我们党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重要历史地位的重要判断,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一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脚踏中华大地,着眼伟大实践,构建了体现独特文明特征,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这一思想指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还将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一思想深刻凝结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更美好未来的艰辛探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独特的思想魅力、巨大的实践伟力,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

进入21世纪,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的剧烈和深刻,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而形成的。当今世界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当代中国历史任务依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必须根据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深刻变化,对新课题新挑战作出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在于它深刻揭示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必须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如何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如何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勇毅前行、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这一系列时代性课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坚实的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与此同时,全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应了世界大势与发展潮流,明确指出,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动世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发展;明确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今后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明确指出,尽管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但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我国发展壮大作为最大机遇,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时代主题的把握和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贡献,同样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坚实的基础。

3.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胸怀天下的全球视野、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向世人展示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

展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思想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让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展现了胸怀天下、博采众长的全球视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共产党结合人类发展潮流、世界格局变化、中国发展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体现中国特色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世界知道了“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使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考核评估体系,构筑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毫无保留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展示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它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尊重亿万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和创造性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谱写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作者:路建平、黄延敏、李晨阳,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2022年03月31日06版)


坚持理论创新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李海涛 赵可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概括了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十条宝贵经验,强调“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决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十条经验之一,这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在人类思想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为探求救亡图存的出路,近代中国进行了大量努力,但“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在“诸路皆走不通”的困境中,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立者,经过亲身实践、反复推求、深入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中国共产党人自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一以贯之、坚定不移,从来没有彷徨过、放弃过。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一点不能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坚持理论创新,其重心在于“坚持”,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真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期具备先进性和创造力,这就要求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推进本土化与时代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郑重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强调,“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不是仅仅为“一时一地”的个别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僵死的教条,而是一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因势象形”“随物赋形”,具体地应用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作为科学的行动指南,帮助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而是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强大的生命力,并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新时代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时代新征程,要求我们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善于统筹“两个大局”。当今世界、当今中国,与百年前我们党初创时的形势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实践原点。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把中国因素和世界因素统筹起来考虑,用理论创新回答时代之问,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做好“两个结合”。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社会实践和文化传统两个维度上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开放性在中国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最坚强的思想保障和政治保障。

(作者:李海涛 赵可金,分别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2022年04月29日06版)









上一条: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资料(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学习专题
下一条: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资料(2022年第4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