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访数据科学与应用学院院长刘利民

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数据科学与应用学院(简称数据学院)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致力与自治区经济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坚持围绕市场办专业、对接产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以科研为动力、产业为支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教学工作为基础、卓越工程师培养为抓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大数据相关领域的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提高服务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数据学院概况

2018年1月,学校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战略,由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等相关学科专业整合,在自治区率先成立数据学院。

学院设有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软件工程,4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服务外包方向、移动互联方向)、网络工程(云计算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大数据分析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其中,软件工程是自治区级品牌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校级品牌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90人,在读研究生38人。

学院设置行政部门3个、教学教辅单位5个。行政单位包括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服务中心、团学办公室(包括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总支、就业指导中心),教学教辅单位包括软件工程系、计算科学系、网络工程系、数据科学系、工程实践中心。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9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有1人入选自治区教坛新秀。拥有1个自治区教学团队-计算机学科基础课教学团队。

学院重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获得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学院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设有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学生在各级别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建有自治区基于大数据的软件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基地,以及自治区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教学科研平台,具有良好的教学实验条件,可以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需要。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5项)、横向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500余万;获得各种专利、软件著作权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

学院重视产学研合作,与多家企业在实习、实训、综合设计、学分互认、联合办学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目前三个本科专业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其中软件工程专业与安博教育集团、青岛软件园,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与云泰互联。采取“3+1”培养模式,校企优势互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明显。

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有效路径

校企合作办学在一些发达地区和一些重点大学的软件学院于前些年就存在,在自治区发展也有多年。我校于2011年在自治区率先开展合作办学。数据学院目前主要与青软实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云泰数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采取3+1教学模式,即一、二、三年级在学校学习与生活,嵌入企业专业课程;四年级在企业或企业指定园区实习、实训基地学习与生活;第七学期进企业进行综合实训;第八学期推荐到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实习就业。

目前学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企业工作需求为研发和教学出发点,坚持产学结合的培养路径,采取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引进合作方主持开发的企业教育体系,努力造就IT企业急需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及未来工作需求,学院和企业联合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在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嵌入合作企业的应用型课程,校内配备专门的实训机房,校外实训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建设。与此同时,特别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增加了外语技能、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等企业方面的课程。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目前所有校企合作专业就业情况良好。学生毕业后由合作企业推荐实现高质量就业。

三、加强新工科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科与专业建设

目前学院教职工数量相对较少,高水平人才短缺。学院现有本科生1190人,研究生38人,生师比问题比较突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科与专业建设。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凝练学科与科研方向,加强科研工作,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队伍;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差异性、相关学科的紧缺性,建议学校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科研资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

2. 加强学科与专业整合,有所为有所不为

根据社会需求,优化学科和专业布局,合理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考虑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数据分析方向)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的同质性,拟停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数据分析方向)。针对学院生师比问题突出,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适当减少招生规模。加强新工科建设。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基础上,筹备申报人工智能专业,进而培育人工智能学科。

3.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办学上水平

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瞄准学科与科技前沿,以及服务社会的需求,加强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面向自治区转型升级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的多样化、层次化,进一步提升本科专业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协同育人;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将校外导师聘任、实践基地建设、联合科研攻关紧密结合。

4. 加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力度

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以本为本”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加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推动混合式模式课程改革。加强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改革,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进工程项目、采取案例化教学。加强氛围建设,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

进一步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有效利用课内外资源,项目驱动、课赛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学院设立专项建设经费,推动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

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学院将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发展,依托专业办实体,工学结合促质量。利用多个特色专业,带动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整体提升,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培养输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记者:党委宣传部  王晓彤  摄影:刘壮

上一条:努力办好工科院校特色的人文社科专业——专访人文学院院长文宗川
下一条:学科与专业结合,科研促进教学,助力人才培养——专访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春明教授

关闭